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5.dxiong.com)(www.xinyusi.info)(xys2.dropin.org)◇◇

  人类终将挨饿

  作者:我不是共工

  作为地球生物之一,人类一直通过各种努力试图主宰地球,改变自然,但始
终没能改变挨饿的命运。
  人类曾经挨饿
  人类诞生初期,只是一种可以使用简单工具和直立行走的动物,与猴子等其
他动物一样依靠采摘和渔猎生活,食不果腹是必然的。
  随着金属犁等劳动工具的发明和畜力的使用,人类开始开垦土地种植作物,
进入农业社会,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,劳动生产力依然低下,对自然资源的利
用和灾害的控制能力依然有限,加上扩疆掠地战乱纷争不断,人类只能靠天吃饭,
连年饥荒,地大物博的中国曾经只有五千万人口。
  工业革命后,人类对自然的改变和控制能力大大增强,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,
一些国家地区率先发展起来,解决了温饱问题。但他们“富贵思淫欲”,又开始
发动战争掠夺杀戮,穷国弱国欠发达的国家遭受列强的蹂躏。中国人民经过了一
个多世纪的反帝反封建的抗争,才从水深火热之中挣脱出来,建立了新中国,开
始了社会主义建设。但由于建国初期战争创伤深重,一穷二白,经济不发达,人
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。直到1972年西方爆发经济危机,放松了封锁,中国开始引
进化肥化纤成套装置,生产化肥化纤,并逐渐形成规模产能。同时高产水稻小麦
谷子良种培育推广,粮食产量大大提高,中国人民才开始丰衣足食,真正解决了
温饱,不再挨饿。中国积极发展经济,加强对外合作,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
展,帮助解决吃饭问题,共同过上幸福生活。
  人类还将挨饿
  人类暂时结束挨饿的历史只有几十年,但这几十年的发展史同时也告诉人们:
人类还将挨饿。
  人口爆炸加剧了物质消耗和环境破坏。两千年前全球人口约为2.5亿,110年
前15亿,1999年10月达60亿,12年后的今天全球人口达70亿,人口数量的急剧上
升导致了对食物、水、能源和资源的巨大需求,从而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
坏。
  耕地减少粮食紧缺。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,20年后全球粮食产量必
须再增加10亿吨达到30亿吨,但世界粮食单产和种植面积增幅十分有限,而耕地
退化和被占用问题日趋严重,退耕还林、退耕还草、退耕还湖、城市征用、道路
占用、开矿损毁、盐渍化、荒漠化、石漠化……等等都使耕地减少。中国原有耕
地18.27亿亩,划定的耕地“红线”为18亿亩,只能减少1.5%,如此小的份额应
该早就突破了。人类离不开作物,作物离不开耕地。只有在良好的自然条件下,
提供给它充足的肥料和水,农作物才能高产,才能解决温饱问题。
 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大大削弱土地的生产力。工业革命后的工业社会科学技
术飞速发展,生产力迅速提高,对自然的侵害和掠夺也加剧,破坏了整个地球生
命的自然支持系统,最终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:森林面积减小,荒漠化沙漠化加
重,“三废”污染、水土流失、地力下降、能源枯竭、温室效应、有机化学品污
染,环境问题日益突出。
  工业排放加剧了环境灾害和气候变化,灾害频发。现代人类活动不仅排放污
染物,还排放水汽、废热和温室气体,不仅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,还将
造成环境灾害和气候变化。2009年中国排放700多亿GJ废热和100亿吨水汽,阻碍
水汽凝结,增大降水难度,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增大,雾霾天气增多;增大降水量,
减少降水次数,增大暴雨袭击的可能性;增强温室效应,蒸发增强,增大气压变
化,台风将增多增强。人类排放加剧了环境灾害和气候变化,这是发展本身造成
的问题,难以靠科学技术和工程措施消除和缓解。
  人类终将挨饿
  人类发展史上,依赖大自然提供的食物的部落经济“狩猎文明”维持了300
万年,依赖土地资源的家庭经济农业文明维持了3000年,依赖矿产资源的“托拉
斯”工业文明只维持了300年,而中国的工业文明才刚刚起步,只有30年。人们
厌恶工业革命带来的恶果,却垂涎它所创造的物质财富,向往生态文明的天国,
却迷茫眼前的得失,个人欲望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突出。
  工业文明赖以存在的矿产资源日渐枯竭,工业经济的边界已经显现,随着矿
产资源与再生资源的此消彼长,以线性经济为基础、以高消费型社会为特征的工
业文明已经走到尽头,而以循环经济为基础、以节约型社会为特征的生态文明正
在喷薄欲出。
  人类已经知道了地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,知道了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,
但已经回天无力,有些元素是不完全循环的,人类终将挨饿!
  磷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,在化肥、电子、材料表面处理、水处理、洗涤剂、
饲料、涂料、食品领域有广泛应用。1958年广东韶关马坝镇农民烧制土磷肥时,
在狮子山石灰岩溶洞石缝中发现了“马坝人”头骨化石,但50年后,我国每年的
磷矿石产量在6000万吨以上,70%以上用于生产磷肥,但其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
的磷很少,大部分流失到水体,造成富营养化,最终沉积于海洋。
  磷是生命信息元素,是构成核酸、磷脂和骨骼的重要元素,是生物绝不可少
的,起着细胞中结构成分和代谢上活性化合物的作用。磷存在于动物所有细胞中,
几乎参与所有生物化学反应。生物的细胞内发生的一切生化反应中的能量转移都
是通过高能磷酸键在ADP和ATP之间的可逆转化实现的。磷还是使心脏有规律地跳
动、维持肾脏正常机能和传达神经刺激的重要物质。
  磷以不活跃的地壳作为主要贮存库,磷酸盐岩石和沉积物、鸟粪、动物骨骼
等是磷的主要来源。磷循环起于岩石的风化,止于水中的沉积。磷是可以溶解的,
但是没有挥发性,进入深海后就没有再次回到陆地的途径,只有海陆变迁,才有
可能因风化而再次释放出磷。在生物圈内,磷的大部分只是单向流动,形不成循
环,成为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。
  人类可以制造各种高科技产品,但不能生产磷元素,没有磷,植物不能合成
自身原生质,不能生长,植食动物、肉食动物就无法生存,人类也没有食物。没
有磷,一切生命活动都会受限,没有磷,就没有生物。工业发展大量开采磷矿,
加速了磷的损失,在生物圈,参与循环的磷正在减少,磷将成为人类和陆地生物
生命活动的限制因子。
  磷是单向流动的,磷正大量流失,人类终将挨饿!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5.dxiong.com)(www.xinyusi.info)(xys2.dropin.org)◇◇